1、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2、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
3、多言多败,多事多害。前蜀。杜光庭。
4、无为,无我,无欲,居下,清虚,自然。
5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6、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
7、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。
8、道隐无名。夫惟道,善贷且成。
9、相与于无相与,相为于无相为。
10、通于一而万事毕,无心得而鬼神服。
11、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12、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,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,则必有分矣。此之谓物化。
13、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,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。喜欢杀戮的人,便不能于天下得志。
14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15、古之教人得之者早修,莫待老来铅汞少者。
16、慎始如终,则无败事。
17、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之为祸。
18、用兵有言:吾不敢为主,而为客;不敢进寸,而退尺。;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敌,执无兵。
19、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20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21、置猿槛中,则与豚同,非不巧捷也,无所肆其能也。
22、天长、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23、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24、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1、至大无外,谓之大一;至小无内,谓之小一。
2、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。
3、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
4、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5、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6、穷则反,终则始。
7、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
8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
9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
10、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。
11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12、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13、大寒既至,霜雪既降,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。
14、人法天地,故不得燥处,常清静为务。清静为天下正。真思志道,学知清静。
15、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16、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爱国治民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。
17、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18、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19、有始者必有卒,有存者必有亡。
20、夫大寒至,霜雪降,然后知松柏之茂也。
21、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
22、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23、吞舟之鱼荡而失水,则制于蝼蚁,离其居也。
24、有生于无,实出于虚。
1、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不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;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2、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3、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4、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5、塞其兑,闭其门,终生不勤。